12月12日,初冬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正阳县袁寨乡闵庄村的夏南牛养殖基地上,正在养殖场房里料理一栏黄牛的养牛大户单本凯一脸喜悦。他告诉记者,“泌阳的客户刚从我这拉走6头大黄牛,售价近10万元,发展规模养牛一样能致富!”
今年刚40岁的单本凯初中毕业后常年在外打工,积累了一些积蓄后,想在家门口创业致富。回到家乡,他看到每年秋收家乡遍野的花生秸秆作为饲料十分走俏,便萌生了发展养殖的念头。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种植大县,花生秸秆资源十分丰富,具有发展养殖业的巨大优势。经过多方学习考察,单本凯决 定在当地发展相对缺乏的养牛业。
2010年,单本凯投入40多万元,建起了养殖场,购进当地黄牛60多头,发展起了养牛业。几年来,单本凯除了加强自学养殖技术外,每年还参加市、县组织的“阳光工程”培训,学习养殖技术,并经常到山东、山西和哈尔滨、南阳等省、市参观学习,交流养牛经验和技术。他通过自繁自养,把当地黄牛与夏洛莱牛杂交提纯,繁育成夏南牛。经改良后的夏南牛体格大、毛皮好、肉质细、出肉率高,12~15个月便可出栏,一头牛可卖到1.5~1.8万元。目前,他已投入100多万元,扩建了标准化养殖厂房,大牛实行圈养,小牛一般散养,规模存栏150多头牛,年收入可达近100万元。
“一头母牛政府每年将要补贴500元,我上报的105头母牛养殖补贴落实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补贴。”单本凯兴奋地告诉记者,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更多的好政策,让他发展规模养牛有了更大的信心。他将带领那些发展起来的养牛户成立夏南牛养殖专业合作社,抱团发展养牛业,养牛规模扩大到存栏300~500头,实现立体式生态养殖。养殖场的牛粪经过处理后,一部分作为现在梨园的生态有机肥,另一部分用来养殖蚯蚓,再用蚯蚓在梨园林下养鸡,实现生态养殖的综合效益。“希望政府以后在落实惠农政策时能加大对养牛户的补贴力度,让我们养牛户大有信心通过养牛能圆致富梦!”对今后的养牛事业,单本凯充满了希望。